个个游|个人自助旅游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91410|回复: 0

[北京] 健锐营演武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1 21:20: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清代军营古建筑。位于北京市海淀区香山东麓。俗称团城演武厅。外观如城堡,始建于清乾隆朝。为加强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清廷推行改土归流政策。地方势力以石雕楼抵御,清军久攻失利,便在此建演练攻占雕楼的兵营健锐云梯营,终于平定了大、小金川。为庆祝胜利,曾在此建实胜寺(己毁圮)。营城城垣上,南北城楼高耸,有城门两座,门额各书“志喻金汤”、“威宣壁垒”。城南有演武厅三间。信息

物质文化遗产 .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建筑

北京市

健锐营演武厅VI-306

简介

.
.

健锐营演武厅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清代军营古建筑。位于北京市海淀区香山东麓。俗称团城演武厅。 .
.

外观如城堡,始建于清乾隆朝。为加强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清廷推行改土归流政策。地方势力以石雕楼抵御,清军久攻失利,便在此建演练攻占雕楼的兵营健锐云梯营,终于平定了大、小金川。为庆祝胜利,曾在此建实胜寺(己毁圮)。营城城垣上,南北城楼高耸,有城门两座,门额各书“志喻金汤”、“威宣壁垒”。城南有演武厅三间。厅附近为演兵场。当年有雕楼67座,现大多坍毁。西侧曹雪芹故居处尚存完好的石雕楼。香山健锐营演武厅健锐营又称健锐云梯营、飞虎健锐云梯营、香山健锐营,是清八旗禁卫军中一支具有特种部队性质的部队。健锐营建立于清朝乾隆年间,在大小金川之战、大小和卓之战、平定台湾林爽文、庄大田起义、库仑之战等战争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健锐营最终于1911年随着清政府及八旗制度的灭亡而消失。健锐营驻地在北京西北香山脚下,常规编制2000人左右,依照旗份分为左右两翼,营内士兵主要由满族子弟构成,此外健锐营编制中还包括一支由大小金川之战中投降的藏族军士及其后裔构成的苗子营。位于北京市海淀区的团城演武厅、北京植物园内的藏式碉堡以及香山山脚下一些以八旗命名的村庄是健锐营留下的遗迹。

历史

团城演武厅建于清乾隆十四年(1749年),位于峰峦连绵、风景秀丽的香山南麓,

.
.

是北京仅存的集城池、殿宇、亭台、校场为一体的武备建筑群。团城为圆形城堡,东西直径50米,南北直径40米,城高11米、宽5米,周长仅190米,堪称世界上最小的城。城上南北各有一座城楼。青砖城墙,拱券门洞,南北玉石门额分别刻有乾隆御书的“威宣壁垒”、“志喻金汤”。外环筑护城河及石桥,城上有二楼,北城楼内立一卧碑,乾隆御书《实胜寺后记》一文,表彰健锐营平定准噶尔的战功。城南有殿3间,黄琉璃筒瓦歇山顶。演武厅面阔五间,前有月台,乾隆等帝二十多次亲临阅兵。1934年曾遭火灾。占地三百亩的大校场今为桃园,演武厅西南有实胜寺碑亭,乾隆十四年建,内有满、汉、蒙、藏四体文刻写的清乾隆帝《御制实胜寺碑记》,方形,高丈余,四面镌文,记述平定金川的经过及实胜寺沿革。今寺已不存,只余碑亭。现存古建筑从北至南依次为团城、演武厅、西城楼门、实胜寺碑亭、松堂等。

健锐营演武厅是北京唯一的一处有针对性的演武场所,俗称小团城,建于清乾隆十四年(公元1749年),是清代操演健锐营攻取碉楼的专用场所,也是清代平定西南少数民族叛乱、加强中央集权的历史性建筑群。

健锐营演武厅建筑群格局完整,建筑宏伟壮观,是北京地区仅存的集城池、殿宇、亭台、教场为一体的武备建筑群。其主要建筑从北往南依次为小石桥、健锐营演武厅和东西朝房、西城楼门、实胜寺碑亭和放马黄城(已毁)等。

综述

.
.

在北京的西山地区,有许多珍贵的碑刻流传于世。其中有四块乾隆时期的石碑,铭刻着八旗特种部队——健锐营的成立经过及在历次战役中立下的功绩。卷帙浩繁的清代档案中,有关健锐营的资料很少,仅有的一些记载也是分散简略的。而这四块石碑,如果按立碑的时间顺序排列起来,就是一部健锐营的大事记。历史上,象这样多次立碑,系统记述一个部队在不同历史时期所立下的战功,是不多见的,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
.

《敕建实胜寺碑记》(以下简称《前记》),刻于乾隆十四年(1749)五月。碑分两块,一块立于香山南路红旗村的实胜寺碑亭内,一块立于实胜寺内。

立于碑亭的是一块巨大青石立碑,四面方广如一。额高145厘米,宽175厘米,有篆书“御制”二字,四面均雕成“二龙戏珠”。碑身高310厘米,宽155厘米,碑侧高浮雕云纹、龙戏珠纹。须弥座,高115厘米,宽192厘米,高浮雕云纹、龙纹。碑身四面分别用汉、满、蒙、藏文书写。汉文为高宗弘历御制并正书。首题“敕建实胜寺碑记”,尾题“乾隆十有四年岁在己巳夏五月之吉御制并书”。碑文记述的是为表明第一次大小金川战役是“实实在在的胜利”,乾隆下令在西山建实胜寺并组建健锐营的前后经过。

立于碑亭的是一块巨大青石立碑,四面方广如一。额高145厘米,宽175厘米,有篆书“御制”二字,四面均雕成“二龙戏珠”。碑身高310厘米,宽155厘米,碑侧高浮雕云纹、龙戏珠纹。须弥座,高115厘米,宽192厘米,高浮雕云纹、龙纹。碑身四面分别用汉、满、蒙、藏文书写。汉文为高宗弘历御制并正书。首题“敕建实胜寺碑记”,尾题“乾隆十有四年岁在己巳夏五月之吉御制并书”。碑文记述的是为表明第一次大小金川战役是“实实在在的胜利”,乾隆下令在西山建实胜寺并组建健锐营的前后经过。

.
.

实胜寺及其内的石碑今均已不存。北图藏有该碑拓片(京6043号)。拓片高194厘米,宽107厘米,侧饰缠枝花。高宗弘历御制并正书,额篆书“御制”二字。与碑亭内石碑不同的是该碑阳面汉文,阴面藏文,其余两侧未刻碑文。

《乾隆十五年御制赐健锐云梯营军士食即席得句有序》(以下简称《即席得句》),刻于乾隆十五年(1750),立于香山南路红旗村松堂内。该碑为整块青石,屏风式。高270厘米,宽194厘米,厚25厘米。碑身浮雕夔龙纹、云纹。汉文为高宗弘历御制并行书,先记后诗。首题“乾隆十五年御制赐健锐云梯营食即席得句有序”,尾题“乾隆庚午御笔”。序文记述了赐食的原由和参加人员。全诗为:

犹忆前冬月,云梯始习诸。

功成事师古,戈止众宁居。

实胜招提侧,华筵快霁初。

余何必惜?可以逮豚鱼。”

《实胜寺后记》(以下简称《后记》),刻于乾隆二十六年(1761)四月,立于香山南路红旗村团城演武厅北阅武楼内。

该碑为整块巨大青石,卧式。额高79厘米,宽403厘米,厚70厘米。碑身高166厘米,宽387厘米,厚54厘米,浮雕云纹、夔龙拱璧。须弥座,高97厘米,宽412厘米,厚73厘米。碑身阳面刻汉、满两种文字,阴面刻蒙、藏文。汉文为高宗弘历御制并正书。首题“实胜寺后记”,尾题“乾隆辛巳孟夏月之吉御制并书”。碑文记述了健锐营在平定新疆回部大小和卓战乱中的功绩。

.
.

《实胜寺诗刻》(以下简称《诗刻》),刻于乾隆五十三年(1788)四月。附于实胜寺内石碑之侧。

实胜寺内碑今已不存,北图藏有《诗刻》碑文拓片(京6047号,已残),拓片高204厘米,宽28厘米,高宗弘历御制并行书。尾题“乾隆戊申清和月中瀚叠去岁韵御笔”。诗中表彰了健锐营在镇压台湾林爽文起义中立下的战功。

健锐营的前身,是组建于乾隆十三年的云梯部队。乾隆十二年,四川省大金川土司莎罗奔侵夺邻部,挑起事端。为平定战乱,十三年,乾隆派征苗有功的张广泗前往镇压。但是土司凭借当地特有的石碉建筑进行抵抗,加之张广泗用人不当,指挥失度,致使清军久攻不下,死伤惨重。即《前记》开首所言:“去岁夏,视师金川者,久而弗告其功。”

在这种情况下,乾隆认为“开国之初,我旗人蹑云梯肉薄而登城者,不可屈指数,以此攻碉,何碉弗克!”①因此,“命于西山之麓,设为石碉也者,而简?飞之士以习之。”碑文点出了为什么要选派八旗子弟组建云梯部队。乾隆十三年七月上谕中也说:“我国家从前用兵,以云梯登城为要务。今承平日久,兵革不试,旗人已不知有此艺。朕思金酋恃其碉极险固,正可用此破敌。即使金川无所用之,亦满洲武艺所当训练者。”②这段话更是明白指出,挑选八旗兵丁的原因,不仅仅是“满洲旧艺”,更重要的是乾隆怕“承平日久”,八旗部队的战斗力下降,借此机会正好加以训练。

.
.

云梯部队的人数,《前记》中称“未逾月,得精其技者二千人。”但事实上,第一批云梯兵只有300名。乾隆十三年上谕有:“可于八旗前锋护军内,上三旗每旗派五十人,下五旗每旗派三十人,择其少壮勇健者,演习云梯,以备选用。”③后来经略大学士讷亲奏道:“至令旗兵演习登城旧艺,数百名不敷攻扑,若数千则费多。”④但是乾隆为了拿下金川,在人力物力上给予极大的支持,增云梯兵至1000名。后又发上谕称:“现今虽于八旗前锋护军内挑兵一千名操演云梯,但为数尚少,著再择汉仗好者,合为二千之数。”⑤云梯部队的出征日期,在《前记》中只提到“更命大学士傅恒为经略,统之以行”,没有明确指出。《清实录》乾隆十三年十月壬午载:“现在云梯兵三百名业已起程,其余京兵及东三省兵共计四千七百名,应分十六起,每起三百名,隔五日一次起程,……京兵于十一月初五日始。”⑥而从京到川,路途遥远,“是各起满兵到齐,即毫无阻滞,亦必在二月半以后”。⑦

云梯部队在第一次大小金川战役中起了多大作用?傅恒于乾隆十三年十二月抵达军营,十四年正月莎罗奔就出降,此时除了先行抵达的300名云梯兵及傅恒随行所带将士,大部分云梯兵还在路途上。而且第一次大小金川战役的结束,主要是由于大兵压境,莎罗奔自知再难抵抗,乾隆也因国力难继,想及早脱身而允降的缘故。即使先期抵达的云梯兵攻下了几座石碉,对战局所起的作用也是微乎其微的,并非是促成莎罗奔出降的主要原因。

为了掩盖劳师糜饷的金川战事,同时也要自我吹捧,在战役结束后,乾隆大摆庆功宴,犒赏有功将士。对于他一手组建的云兵,更是不吝施恩。十四年四月丙戌上谕:“……经略大学士忠勇公傅恒,先起带往军前之云梯兵,所有从前借支官银,应行扣还者,加恩豁免。”⑧不仅如此,他还亲自撰文表彰云梯兵的功劳,而且在相距不远的地方树立两通碑文完全相同的石碑,即分别立于实胜寺和实胜寺碑亭内的石碑,其夸功讳败的心态可见一斑。

乾隆在《前记》中指出:“夫已习之艺不可废,已奏之绩不可忘,于是合成功之旅,立为健锐营。”这就是健锐营的正式组建。

着手组建的时间,当不晚于立碑的时间十四年五月。《大清会典事例》载:“俟回军之日,不必令回本营,专设一营,令大臣数人管辖操演。”⑨云梯兵到京时间,据《清实录》乾隆十四年五月丙子载:“又奏:查回营官兵,现已全数过站……”。⑩那么,健锐营着手组建的时间,当在乾隆十四年五月,即云梯兵到京以后。

从金川回军之后,这支部队就驻扎在西山地区,即《前记》中“则命于西山之麓,设为石碉也者,……因命于碉傍,就旧有寺新之易其名曰实胜,……并于寺之左右,建屋居之”。为什么部队会驻扎在这里呢”一方面是因为西山地区训练场地大,而且地形地貌和金川地区相似,所以“间亦依山为碉,以肖刮耳勒歪之境”。更为重要的是,从乾隆朝开始,在北京西郊大兴土木,西郊一带日益成为帝王议政、游幸的场所。在此驻扎八旗部队,对京畿防卫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乾隆指定这个地方为健锐营的营区,其用心不可谓不深矣。

.
.

健锐营,也称“健锐云梯营”。《前记》中称“健锐营”,而《得句》中称“寺左近健锐云梯营实居之”,《后记》中“命之曰健锐云梯营”。稍后成书的《日下旧闻考》中“健锐营”与“健锐云梯营”都有出现。这两种叫法不仅时代上错杂相间,而且在同一本书中也同时出现,说明并不是简称和全称的关系,而是两种叫法同时并存。在更晚的《皇朝通典》和《光绪顺天府志》则只称“健锐营”。其原因一方面可能是因为简便;另一方面,健锐营的训练科目已不限于云梯攻城一项了。

健锐营的训练科目,在云梯部队时期就已增加了鸟枪射击。乾隆十三年上谕:“朕现在特派大臣,挑选精壮满兵三百名演习云梯,即令伊等兼习鸟枪……。”健锐营正式组建后,其训练和校阅之制都固定下来。据《清会典》载,先后有云梯攻城、鸟枪、骑射、相扑、舞鞭、舞刀、抬枪,并在昆明湖操演水战。

健锐营的编制,也在不断扩充。《大清会典事例》载:“乾隆十四年遵旨议定:云梯兵千名。……十八年奉旨:健锐营增设署前锋马甲一千名。……二十八年奉旨:健锐营增设护军一千名。”此外,还有养育兵(后备兵)833人。乾隆时期,在八旗生齿日繁,旗人不断出旗的情况下,健锐营的编制却一增再增,不能不说明其地位的重要。

乾隆对健锐营是非常重视的。健锐营成立之前,他就亲临检阅过云梯部队。“上幸宝谛寺(应为鲍家寺),阅八旗演习云梯兵,驻跸静宜园。”健锐营正式组建后,乾隆不仅多次检阅部队,写下了大量诗文,如《乾隆三十二年御制阅武诗》、《乾隆三十七年御制阅武诗》等,而且屡次赐宴给有功将士。松堂的《即席得句》碑在序文中就点明了赐宴的原因:“兹临香山之便,因赐以食。是营皆去岁金川成功之旅……”,乾隆对健锐营的器重,当然是为了爱新觉罗氏的江山社稷。

健锐营在正式组建后,作为一支精锐部队,还先后参加了多次战役。值得乾隆继续立碑表彰的是在平定新疆回部大小和卓之乱和镇压台湾林爽文起义中的表现。

《后记》是专门表彰健锐营在平定大小和卓之乱中立下的卓越功绩。“是役效力为尤多,故不可不旌其前劳,以劝夫后进”。乾隆二十二年(1757),新疆回部伊斯兰教封建主霍占集兄弟发动叛乱,妄图建立割据的伊斯兰汗国。清政府派军与之进行了长期艰苦的战斗。

至二十四年夏,霍占集兄弟在清军大举进剿下弃城逃到巴达克山,被当地部落首领擒杀后,尸首交于清军。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巩固了清政府在西北边疆的统治,对维护祖国统一作出了重要贡献。

呼尔磚之战就是平定叛乱过程中甚为艰苦的一役。乾隆二十四年正月初六,副将军富德率官兵至呼尔磚时遭遇霍占集军。“贼五千余骑迎战,我兵仅二三千,且马少,皆步行。发枪矢毙贼甚多。然贼恃其众,战不懈。我兵进击辄退,甫收兵又来攻。凡转战四日夜,积地无水,皆嚼冰以解渴。初九日之夜,拒守于沁达尔,势阻不得进,又几殆。”幸遇参赞大臣阿里衮与鄂博什来援,清军欢呼驰突,斩敌甚众。《啸亭杂录》中的这段记载为我们描述了健锐营在敌军重重围困下浴血苦战的惨烈场面。

乾隆对健锐营在呼尔磚之战中的表现深为满意。《前记》中说:“我师以少敌众,故凡行阵参伍弥缝之际,略觉旗靡鼓馁处,得健锐兵数十立其间,则屹如坚城,整而复进,遂乃斩将搴旗,用成殊绩。”这段话虽有夸大溢美之辞,但也表明了健锐营确实是一支战斗力很强的精锐部队。到了乾隆二十七年,他还在检阅健锐营时写下的阅武诗中回忆道:“亦已收明效,西师颇著名。”

乾隆五十一年(1786)秋,官府焚烧村庄,镇压天地会。台湾彰化地区天地会领袖林爽文以“安民心、保农业”为号召,率众起义。凤山地区天地会领袖庄大田也起兵响应。清政府派提督黄仕简、任承恩带领官军数万人渡台作战,数月之间,军事上毫无起色。这就是《诗刻》中所说的“两提臣乃互观望,不敢首进更退避。以此养痈贼蔓延,攻城□社猖獗□”。

此时,乾隆又想起了他深为倚重的健锐营。五十二年八月,派福康安为将军率健锐营及各路援军前往。福康安于十一月到台湾后,对起义军分化瓦解,并用优势兵力连克要地。〖JP3〗五十三年正月,林爽文兵败被俘,被押往北京杀害。一个月后,庄大田起义军也在清军的血腥镇压下失败。在历次作战中,健锐营都是冲锋在前,充当了清政府镇压起义军的马前卒。为此,起义被镇压之后,乾隆立即检阅了健锐营。《清实录》乾隆五十三年四月丙午载:“上御演武厅,阅健锐营操。”在志满意得之时,他还挥毫为健锐营题诗夸耀道:“屡战屡胜擒二竖,三月功成□反治。幸哉未□辱前名,不然何以掩斯愧?!”

立于实胜寺碑亭内的《御制实胜寺碑记》和团城演武厅北阅武楼内的《实胜寺后记》均用四种语言书写。《日下旧闻考》中称这四种语言分别是汉、满、蒙、梵。而《北京图书馆藏中国历代石刻拓本汇编》等书则称是汉、满、蒙、藏。(按:梵文和藏文实有区别,但在清朝时一般笼统称之,不加细分。)

《日下旧闻考》中所载的《御制实胜寺碑记》和石碑拓片在文字上有一处不同。《日下旧闻考》中为:“因命择向庀材建寺于碉之侧,名之曰实胜。”石碑上为:“因命于碉傍,就旧有寺新之易其名曰实胜。”仔细查看发现,石碑上的这句话是凿改过的。由此可见,乾隆当年是想新建一座实胜寺,但由于种种原因,新寺没有建成,只是把原来的鲍家寺改为实胜寺而已。《日下旧闻考》也载:“表忠寺亦称鲍家寺,今改建实胜寺。”但对于所载的碑文,则因为疏忽,未加更改。

从石碑中也可看出清代国力的变化。乾隆前期,所立石碑的石料精美,字体镌刻深厚有力,分明能显出“康乾盛世”的气象。而到了乾隆晚年,虽然健锐营再立新功,同样是撰文褒奖,但是未能重立新碑,只能附于实胜寺内旧有石碑之侧,而且字体刻写浮软无力,也是这一时期,因乾隆好大喜功、穷兵黩武,国力由盛转衰的真实反映。

综观健锐营,无论是从它的组建原因,还是从它在以后的发展中,都和乾隆的十全武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作为八旗的一支精锐部队,健锐营在乾隆时期几次大的军事行动中都是浴血苦战,出生入死,成为乾隆深为倚重的王牌部队。西山地区的这些石碑,正是这一历史情况的真实记载。时至今日,保留下来的健锐营资料已经不多了,健锐营在清代兵制和军事史上的地位也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本文的目的,旨在引起学术界的关注,使得对健锐营的研究能够更加广泛和深入。
t01b9954ef4fbf4acfb.jpg
t01c259a9a07490e934.jpg
t01d096dee853d155f9.jpg
t01f2e3aa7453195dc4.jpg
t01f9c4f227eca37d56.jpg
t012b8fc97322d6b4c0.jpg
t0132ce034a5412857b.jpg
t0192bad4db040cac20.jpg
t01487ed901822a92ae.jpg
t015884c476ccecf1d2.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访问本页请
扫描左边二维码
         本网站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为网友上传,若存在版权问题或是相关责任请联系站长!
站长电话:0898-66661599    站长联系QQ:7123767   
         站长微信:7123767
请扫描右边二维码
www.jtche.com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个个游|个人自助旅游网 ( 琼ICP备12002442号-29 )

GMT+8, 2024-3-29 20:32 , Processed in 0.06391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校园招聘信息

© 2001-2020 个个游|个人自助旅游网校园招聘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