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个游|个人自助旅游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8814|回复: 0

[北京] 大慧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1 21:14: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大慧寺是佛教寺院。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因寺内有大佛,俗称大佛寺。大慧寺的大悲殿将明代的三大艺术─建筑、彩塑和绘画熔为一炉,至今仍具有较强的艺术魅力和观赏价值。1957年,大慧寺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宣布为第一批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渊源

大慧寺
大慧寺

说起大慧寺大佛的来历,还有一段渊源呢。据记载,南齐永明四年(486年),石城山来了一位叫僧护的和尚。相传僧护常见仙髻岩的崖壁上有佛光出现,于是他发誓要在此岩壁上雕刻巨型弥勒佛大像。但在他的有生之年只成造像的面幞,临终前仍发誓“来生再造成此佛”。后来僧淑续凿,但也没有成功。直到梁天监六年(507年),梁建安王肃伟派当时最著名和尚僧佑到此主持续凿工程。在僧佑的计算和指挥之下,终于在天监十五年(516年)大功告成,名扬天下,从此开始了真正大佛寺的历史。之所以人们俗称为大佛寺也是如此。

也有传说,康熙二年(1663年)春,尚可喜自捐王俸重建佛寺,并亲自董理;翌年冬竣工;主要建筑每头门、钟楼、鼓楼、天王殿、大雄宝殿、毗卢殿,两侧建廊庑、方丈室、香积厨、斋堂、库房、僧舍、客堂。殿宇布局及制式,悉仿京师官寺。大雄宝殿坐北向南,面阔七间,深进五间,面积1200平方米,殿高18米,“庄严雄壮,观者声为!”大殿正中供奉黄铜精铸的三世佛像,各高六米,重十吨,为岭南之冠,故名大佛寺。“康熙三年岁次甲辰孟冬吉日”,由“平南王尚可喜薰沐耳拜题”的<大佛寺记>石碑,至今仍保存在大雄宝殿前面左侧。另有《大佛寺题名碑》兀立于大殿右侧。

简介

大慧寺明正德八年(1513)司礼监太监张雄建。嘉靖时提督东厂太监麦某又在寺左增建了一座佑圣观。明世宗时又在寺后建了一座真武祠,借这两座道庙以保存大慧寺。 当时大慧寺和佑圣观一共有殿宇183间,占地421亩。万历二十年(1592)和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曾重修。光绪时,寺院和道庙渐记毁,1949年后尚存山门、门前照壁和东西配殿以及大慧寺的大悲宝殿。山墙前高大的二十八诸天泥塑和墙上的壁画,是明代雕塑和绘画艺术的杰作。

寺院初始规模宏大。万历二十年(1592)和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曾重修。光绪时,寺院和道庙渐记毁,1949年后尚存山门、门前照壁和东西配殿以及大慧寺的大悲宝殿。灰筒瓦重檐庑殿顶,两层檐之间有采光用的菱花窗,殿内伤柱插头处均安放彩色小佛。原有一尊高5丈的干手干眼观音菩萨铜立像,在日伪统治时期被劫走,后重装木胎彩粉大佛。山墙前高大的二十八诸天泥塑和墙上的壁画,是明代雕塑和绘画艺术的杰作。东首第一个东岳大帝,面上颧骨突出,两颊下陷,嘴角伸出一对獠牙,表现一副苍老而威严的人物形象。二十八尊佛像各具神态,加上服装的衬托,彩色的渲染,更显得生动逼真。山墙上的大型彩色工笔连环画,描绘一俗人终身为善、超生得道的故事,色彩绚丽,精致传神。现仅存重檐庑殿顶大悲殿,虽经清乾隆22年(1753)修葺,梁架木结构仍然保存明代风格。

建筑

大慧寺
大慧寺

大慧寺的雕塑主要以一尊高大的千手观音立像及两尊胁侍菩萨为主体,环衬二十八部众,组合成一组完整的宗教人物群体。千手观音立像,原是一尊高5丈的铜佛,日本侵华时期被毁。同时期又补塑了这尊木胎沥粉描绘的千手观音泥塑像,及两尊胁侍菩萨。这些塑像制作工艺较为粗糙,但其形象尚显庄严端正,高大挺拔,也是北京地区现存较完整的一组木胎泥塑。而环列于大殿东、北、西三面墙体前的28尊彩色妆玺泥塑造像,在众多的史籍中,却难以查找到对其有详细确切的记述。50年代文物普查时,确定其为明代原作。更值得庆幸的是历史上曾有过的三次重修,只对塑像彩绘有局部修补,未“重塑金身”而遮敷去明代原有的精彩妆玺,从而更使其珍贵。 大慧寺的28尊彩绘塑像,气势雄伟,绘塑精美,造型奇伟罕见。有些与其他寺庙或壁画的造像特征相同,但大部分则让人感觉陌生,特别是28尊彩塑的组合在我国佛像雕塑中确无实例可援。所采用的写实想象和象征为一体的创作手法,塑造出的物像,呈现出鲜明的个性特征和真实的生命感,栩栩如生、呼之欲出。塑像色彩浓重的妆玺,以朱砂、黄丹、石青、石绿、赭石等天然矿石原料为主,并大量采用赤金、白银,从而形成富丽辉煌、金彩璀璨、富有装饰美的艺术效果。因此,大慧寺的彩塑是明代雕塑的上乘之作,在中国雕塑艺术发展中上应占有重要地位。现在因种种因素制约,大慧寺彩塑未能得到其应有的地位,已尘封蒙垢半个世纪,而一旦拂去其身上长久岁月的积尘,展现出的将是使人眩目惊诧的古代文化异彩。

在大雄殿的梁枋上,呈现着辽代建筑彩绘,色彩艳丽,形象如生,有飞天、莲荷花、海石榴、草凤等,最为生动者当数梁架下面的飞天,面相丰润喜悦,衣饰缤纷,姿态优美,各个有趣。四面墙上还有元、明历代描绘的宗教人物群体,呈历经沧桑而黯然,但依然保持风韵。

沿革

大慧寺
大慧寺

在明末清初,发生过一次地震,山上出现滑坡,温漉漉的泥土、砂石掩没了整个大慧寺,直到清乾隆五十二年,大雨引起土崩,大慧寺才重见天日。士人不仅募资恢复了佛像、殿宇,而且大大殿两侧新建了观音殿、罗汉堂、五圣殿等庙群体,有百数尊泥塑菩萨在此领受香火。为防止浮雕坡,士人又在壁顶载种树木,保住水土。大慧寺因灾得福,至此,大慧寺盛况空前,风靡一时。文人黑客到寺吟诗,据记载,清人吴立卿游大慧寺诗云:“山势牛头夹寨宽,花朝节近畏春寒。莼根有味惊张翰,芋火何心问懒残。古殿阴深留绀碧,核爆炸香杂沓动旃檀。黄金布地看长脚,谁信兹航普渡难”。诗中记载大慧寺“古殿阴深”、朱栏碧翠,黄金铺地,香火繁盛大杂沓,可见当是之盛况了。

光绪时,寺院和道庙渐记毁,1949年后尚存山门、门前照壁和东西配殿以及大慧寺的灰筒瓦重檐庑殿顶,两层檐之间有采光用的菱花窗,殿内伤柱插头处均安放彩色小佛。原有一尊高5丈的干手干眼观音菩萨铜立像,因此当地人都把大慧寺叫做大佛寺。大铜像毁于抗日战争时期,现存的木胎新绘的立佛和两个胁侍为以后补塑。大悲宝殿内的两面山墙和后檐墙前面有二十八尊明代泥塑彩绘的诸天像。诸天背后的墙面上,是一套大型彩色工笔连环壁画,内容是描写一个终生为善者超生得道的故事。现在已经被认定为北京市重点保护文物。

特色

大慧寺
大慧寺

大慧寺现有的木胎彩塑释迦牟尼佛、与其弟子及胁侍菩萨像是20世纪40年被塑的。而环列于大殿三壁的塑像和壁画则是明代原作。大殿两侧须弥座上,28尊高3.3米的佛教护法神彩塑,气势雄伟,神态各异。帝释天、梵天等汉化诸天为帝王装束,肃容威仪;天王、韦驮是怒目金刚,天将威风;菩提树神、鬼子母神雍容端庄,慈祥敦厚。二十八天神中东首第一尊是东岳大帝。

它是中国道教诸神体系中管阴间之王,被佛教“请”来护法。大慧寺的东岳大帝彩塑面上颧骨突出,两颊下陷,嘴角伸出一对獠牙,表现一幅苍老而威严的人物形象。28尊塑像造型饱满,有力度,身体微向前倾,表示他们倾心听法,加上服饰衬托,色彩鲜明,使众多塑像浑然一体,形态生动逼真,充分显示了明代彩塑的艺术魅力。

历史

嘉靖中,提督东厂太监麦福在其左建佑圣观,当时大慧寺和佑圣观共有殿宇183间,占地421亩。时因嘉靖皇帝崇道抑佛,太监惟恐大慧寺被毁,又在寺后小山上建道观真武祠。万历二十年(1592)重修,王锡爵撰记。到了清康熙年间真武祠、佑圣观已废,李东阳、李本、王锡爵三碑无存,乾隆二十二年(1757)重修。题写了前殿、后殿的匾额和楹联。

光绪十九年(1893)前后,将大慧寺拆卸下来的木材、石料用于修建万寿寺行宫的梳妆楼。宣统元年(1909),正红旗蒙古都统、总管内务府大臣继印禄路过此地,观其庙貌,“久兼风雨,瓦檐拖落”,不忍作践,便出资对大慧寺修补一新。1943年至1945年,侵华日军将后殿中范铜佛像盗毁做枪弹,补木胎沥粉塑像,造成与周围雕塑艺术风格的不和谐。20世纪50年代开始,寺院的山门、配殿等残留建筑被拆除。1957年10月28日被公布为北京市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1977年以来,大慧寺被楼房层层包围,致使外界很难看到它的雄姿。1983年4月15日,因测绘引入电源,将300瓦的大灯泡挂在木柁上,烤着起火,烧毁殿顶及西部天棚藻井达60余平方米。从1998年开始加大对大慧寺重点抢救。先后两期维修工程,共投资100余万元。尘封半个世纪的大慧寺将对外开放。

寺中的大悲宝殿建筑是典型的明代大木式结构,坐北朝南,面阔5间,进深3间,坐落在石台基上,重檐歇山顶,外檐斗拱较大,起着一定支垫作用。内檐为鎏金斗拱,隔架科为一斗三升重拱荷叶斗拱,井口天花,蟠龙藻井,梁檩皆有旋子彩绘,所有榫头各饰一尊木雕彩色小神像,现存20尊。大悲殿内东、北、西现存立神像28尊。佛经上载:千手观音造次第法仪轨曰“其尊之正面天冠上有三重”。其中“第三重有二十八部众,有各各本形”。大悲殿后山墙和北墙上重彩工笔连环画共10铺,达100多平方米。描绘<观世音菩萨传略>,其大意为观音原是过去妙庄王的三公主妙善,因一心事佛而违背父命,后被逐出家门。她入香山修道,终于修成正果,号“香山仙长”。为救父病,而献出自己的双眼和双手,此举感天动地,后重新生出千手千眼来,显现千手千眼庄严圣像。故事的背后旨在崇奉女神,画中人物生动,细致传神。

文化

大慧寺
大慧寺

清代常裕的<游大慧寺>描绘出这里一片破败凄凉的景象。大慧寺位于魏公村路东钢铁研究院院内,即大慧寺路6号。明正德八年(1513年)司礼监太监张雄创建,嘉靖年间提督东厂太监麦福又在寺左增建了一座佑圣观,当时大慧寺和佑圣观共有殿宇183间,占地421亩。因嘉靖皇帝崇信道教,太监唯恐大慧寺被毁,又在寺后建真武神祠。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两次重修。清康熙年间,龚景瀚的《游大慧寺记》记载:“出西直门,过高粱之桥,西北行三里许,其地为宛平香山之畏吾村,有寺曰大慧,自远瞻之,高出松栝之表。其中堂有大佛,长五丈余,士人亦呼为大佛寺云。盖明正德中司礼张雄之所建也。寺后积土成阜,累石为山,山阜之峻,下视平地殆数仞。其石皆自吴之震泽舟载而舆致焉。山石嵌空珑灵,其登石罅以望远,内见外,外不知有内。寺左建佑圣观,而于土阜高平之处建真武祠,大学士李东阳为文。立石祠门之外。盖当是时,世宗方尚道术,阉人惟其寺之一旦毁为道院业,故立道家之神祠于佛寺中,而藉祠以存寺。”

<日下旧闻考>记载:“大佛寺即大慧寺,今存殿两重,本朝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重修。前殿恭悬御书。额曰:慧灯常朗。联曰:妙士真如空色相;净开正觉摄声闻。后殿供范铜佛像,恭悬御书额曰:灵峰慈荫。联曰:潮音普觉声闻界;水观中涵智慧珠。”

大慧寺现仅存大悲宝殿,它坐北朝南,为重檐庑殿顶(我国最尊贵的建筑上常用庑殿顶,这种制度由殷商一直保留到清代),面阔5间,进深3间。其梁架结构及内装饰保留了明代建筑法式原则,在艺术处理上区别于现存的北京地区明代宫廷建筑而别具特色。

大悲殿前有垂带踏步7级,高高的台基,使这座建筑整体感觉庄严敦实。由于年代久远,外部殿墙及顶部檐下木结构虽已褪色,但那密密麻麻、纵横交错,富有装饰意味的檐下斗拱所暴露出来的清细木纹自然回归,更显得与时代贴近,古色古香。最棒的是那坡式屋顶形成了饶有变化的建筑“轮廓线”。飘卷翻翘的飞檐呈现出的优美曲线,给人一种升腾向上的感觉,拓宽人们的视野,展开想象的翅膀。

布局

大慧寺,大悲殿,从建筑的名字可以看出,这是为供奉观音菩萨而修建的庙宇、殿堂。主殿内原有一尊铜铸的千手千眼观音像,高约15米,铸造的精美绝伦,法像极为尊严。从明正德年间建大慧寺,直至清乾隆雍和宫万福阁内白檀香木迈达拉佛建成前,大慧寺千手千眼观音铜像为北京地区最大的佛像。明清两代大慧寺因这尊大佛像驰誉全国,得名大慧寺。

大慧寺内的高5丈的观音菩萨铜立像,在抗战时期也未能幸免于难。卢沟桥事变后,驰名中国的这尊大佛像被日军拉走化为钢水,制造武器,使保持了400多年历史的大佛溘然消失。后来日军惧怕佛界的因果报应,便复制了高15米大佛和左右两个协侍菩萨,皆以整根原木为胎,外加苎堆金沥粉彩绘。时至今日,也成了历史的见证。由此,人们诧异大殿中的主尊佛像与环列两侧的28尊众像,在艺术格调和水平上迥然不同的原因,就一目了然了,这三尊佛像虽无法与明代铜像相比,但其气宇轩昂的雄姿也让人流连忘返。

钱绍武先生对大慧寺的评价颇有劝慰:“北京大慧寺大型彩塑造型严谨,神态端正,可谓典重宏兼而有之。四周壁画不同凡响与塑作,相辅相成。询为明代京师高手之架构。”

观音菩萨佛像后的东西山墙前,有28尊明代重彩装銮的彩塑造像环列于壁画前的汉白玉雕刻的须弥座上。28座塑像皆高4米,须弥座高1.1米。这28尊奇伟塑像,呈横列阵容,拱立于大殿中央主尊四周,气势宏伟,绘塑精美。50年代文物普查时定名其为“24诸天”。诸天起源于印度,到中国明代,增加4位,成为24诸天,而大慧寺竟有28诸天。中国自隋唐以来对观音的崇拜日盛,兴建起很多专门供奉观音菩萨的庙宇。在现存的环列于观音像周围的塑像实例中,未发现有28尊像组合的。在<大悲心陀罗尼经>中有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28部众及其名号。对照经典记述发现有的塑像与樊名有出入。在结合明清佛教造像吸收道教神祗的世俗化倾向,初步完成了28尊塑像名号的认定。以北壁为首,右列自左而有:樊田、阿修罗、乾闼婆罗、维摩羯、阎摩罗、吉祥天女、大方持国特务、能否增长天王、日天子、密迹金刚、辩才田、鬼子母(含迦喽啰及毕理孕迦)、监牢地神、南陀跋难陀龙王。

左列自右而做:帝释、摩呼洛迦、紫薇大帝、紧纳罗、地藏王、摩醯首罗、北方多闻天王、西方广目天王、月天子、韦馱、摩利支、散脂大将、菩提树神、东岳大帝。

在初步认定28尊彩色塑像名号的过程中,人们会发现它们的组合排列及群体布局的构成,构思周密。不仅如此,在那缜密的思考中还注入了宗教宣传的功利意图。比如,是将帝后、文官武将、容貌修好的世俗裙钗、面目狰狞的神话人物穿插排列,使一字排开的众多塑像个体,在形式感上有着动静、收放、文野于服饰华丽或简约的对比变化,一方面减弱了所有塑像都以端正严肃的站立姿势,平均排列在须弥座上,把可能产生的呆板、单调的排列变成为有节奏变化的构成。同时,又使一尊尊单体塑像在形式美感上有了内在联系,使众多高大塑像形成气势雄伟的群像阵容。

这28尊彩色塑像不仅组合排列构思周密,塑造生动传神,而且还具有另外一种特征即精湛的彩绘。“塑容绘质”是中国传统雕塑的一大特色,无论是石刻造像还是泥塑造像,最后往往以着彩形式完成,彩绘在增强雕塑作品的表现力方面发挥了其他不可代替的作用。28尊彩色塑像的色彩、装銮浓重,以朱砂、黄丹、雄黄等矿物质原料为主,大量参用赤金、白银,形成富丽辉煌i、金彩璀璨的艺术效果。另外,“开脸”的成功不可低估,28尊彩色塑像尊尊个性鲜明的性格和生动丰富的表情,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面部形象充分揭示的。

传说

大悲殿内东西北三面墙壁上绘有10铺壁画。1958年文物普查时,认为壁画内容可能反映了一个宦官的一生经历。民间流传较多的说法是描写一个普通人,终生为善,超生得道的故事。1994年出版的<大慧寺>画册中介绍到:在写稿过程中,除拍摄了在塑像空隙间的局部画面外,还请画家李翔龙先生作了十分之一比例的白描对临,提供了这10幅壁画全貌的便利。经初步查证,壁画内容取材与元代女画家管道升所著“观音大士传”。

壁画讲的是一个生动感人的故事,足以催人泪下。妙庄王有三个女儿,长女妙因、次女妙缘、幼女妙善。这三个女儿都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妙庄王与王后商议,宣旨招赘,为三个女儿完婚。妙因、妙缘两位公主顺旨成亲。惟独妙善因自幼断荤持戒,立志成佛,不称旨,妙庄王心中不悦,将妙善囚禁内庭,并减少衣食的供应。妙庄王命王妃及其两位长公主劝说妙善遵从父命。妙善公主意志弥坚,再次向父王申诉心志。妙庄王大怒,将妙善公主贬弃白雀寺。妙庄王昭白雀寺主持,命令其在七天内迫使妙善公主改变初衷,否则将焚烧白雀寺。主持迫于王命,令妙善公主像奴婢一样从事繁重的劳役。而妙善公主不以为苦,担水推磨无一不能,干得又快又好,有如神助,使主持无从惩罚或夺其志向。主持如实禀告妙庄王。妙庄王不信,以为有诈,不足七日即放火焚烧白雀寺,完全失掉人性。可怜寺中500僧众全部葬身火海,极为凄惨。在那熊熊烈火之中,唯妙善公主端坐诵经,安然无恙。妙庄王召妙善公主入宫,又一次强迫她改变志向。妙善公主意志坚定,决不动摇。妙庄王勃然大怒,完全失掉亲情,竟残忍地下令将自己的亲生女儿推到法场轨首,全国上下一片哗然。临刑前,妙善公主依旧不改初衷,脸不变色,心不跳……当刽子手的屠刀砍下来的时候,奇迹发生了,刀斧皆断,此时此刻,猛虎蛟龙咆哮,大水翻卷而来,刑场大乱,人们奔走呼叫,一片狼籍。混乱过后,惟独不见妙善公主的影子,众人皆以为妙善公主已被老虎吞噬。夫人也就是妙善公主的亲妈才敢痛哭起来,痛失爱女……妙庄王毫无自责之意当着众人面说:“不必啼哭。次女当是魔鬼转生我家。今被虎衔去,应当庆幸。”

妙善公主被虎负出刑场,行千里之后来到龙山林中。她梦见一位童子引导她游地府:牛头、马面二鬼恭谨相迎,让公主与无辜毙命于白雀寺的僧众会晤。阎王爷亲自送妙善公主在奈何桥上见为善有德之人乘祥云超生;而作恶的奸佞之人卷入激流。妙善公主诵经持念观音名号,皆得解脱。妙善公主醒后,更加感悟到福祸轮回早有定数,舍身事佛的意志更加坚定。

龙山林中毒龙恶兽争相噬逐,白骨累累,腥秽难忍。妙善公主不虞艰险,于林中营斋静修。一天,有一位耄耋老人飘然来到妙善公主身边,自称山神对她说:“这里是鸟兽出没之地,不宜安居修行。我希望妙善公主能到左边近处山岭建斋,护卫公主成道。”说完人就不见。妙善公主寻找到这一地方,只见树木繁茂,异常幽静,便命名香山,语词建庵修炼。数年后,在此悟得正果。妙善公主忽然有一天,遥见妙庄王身染沉疴,张榜悬金遍求医药,却无人来揭榜。妙庄王病入膏肓,已经奄奄一息,这时忽有一僧人来到府上,称有神方可医妙庄王的疾病。妙庄王急召僧人进入。僧人告诉的神方是:妙庄王的病非得用亲骨肉的手眼才能治好。听罢,妙庄王立即将两女儿召回,不料,妙因、妙缘明确表示都不愿涉及救父。僧人说:“香山仙长济度生灵,且其口必可得。”妙庄王派人去求。香山仙长闻讯,果然自剜双目,自断双手,交给使臣带给僧人和药。妙庄王服后药到病除,大喜过望。重金酬谢僧人,并许以高官厚禄。僧人间就拒绝,只是对妙庄王说:“香山仙长有大恩于你,你应该亲自前往致谢。”妙庄王立即携王妃亲往香山拜谢,他深为仙长舍己救人精神感动,从此,广布佛门功德。

通过这十铺壁画,形象地向人们叙述了<观音大士传>的主要内容。至结尾又离开壁画,移至大殿中央以雕塑形式完成。即妙庄王见到香山仙长果无手眼,流血披体,十分惊异悲痛。吁请天地神灵保佑香山仙长(即妙善公主)重得“全手全眼”。由于全与千语音相近,天地神灵使妙善公主成道为“千手千眼”的观音菩萨,以千手帮助众生解除苦难,以千眼遍观人世间众生的需求。“以大慈与一切众生乐,以大悲拔一切众生苦,”因而得到广泛的信仰。

大悲殿以绘画和雕塑的形式完成了《观音大士传》的传播。《观音大士传》壁画采用展示连续情节的叙述性构图形式,漫写式勾线画法,青线淡着色。从画面形象看,人物、屋宇、树木各有分科专擅的画工,以流水作业分工合作完成。大慧寺的建筑、彩塑、壁画是明代三大艺术的杰出体现。在大悲殿这个艺术殿堂里,它们统一在一个非常和谐的艺术范围里,互相对比、衬托,相得益彰。

影响

大慧寺
大慧寺

明清两朝时期的北京地区,因统治者对佛教等宗教的崇信,特别是明代,皇家崇佛活动达到历史上的一个高峰,永乐、成化、正统、万历等朝皇帝,都对佛教极为尊崇,大规模地建寺修庙,举办各种佛事活动。清朝前期,国力强盛,佛教盛行,对许多明朝著名寺宇重修和扩建,使之香火绵延不绝,并不断扩大。宦官制度在中国出现很早,至明代进入了自身发展历程中的鼎盛时期。宦官机构之庞大,人数之众多,权力范围之广泛,地位势力之显赫,均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然而其社会地位却依然很低下。据《酌中志》记载:“宦官年老病者,多退居京城内外诸寺庙,止给本身柴米、冬衣、靴料,以终天年。”因此,也就促使其得势之时,佞佛之风兴盛,纷纷在都城之外择地建庙,以便退隐之后,颐养天年。北京西郊有“都下宝地”、“神皋佳丽”之称,是自然风光、地理环境优美的上佳之地。明《宛署杂记》载:“西山一带形势稍胜者,非赐墓敕寺,则赐第、赐地。环城百里之间,王侯、妃主、勋戚、中贵护坟香火等地,尺寸殆尽。”长河沿岸,西山之侧有据可查的寺庙园林,多达200余座。现尚有广通寺、极乐寺、真觉寺、万寿寺、大钟寺、法华寺、延庆寺、双林寺以及白石桥、广源闸、乐善园、钓鱼台等古迹,或旧貌依然留存,或尚有遗迹可寻。使人们从此中窥到昔日大慧寺所处历史环境、宗教文化兴盛之一斑。

据清纳兰性德《渌水亭杂识》载:“明正德癸酉,司礼监太监张雄建寺于宛平县香山乡畏吾村,赐额大慧,并护敕于碑。……嘉靖中,太监麦某提督东厂,于其左增盖佑圣观,于是合寺观计之,殿宇凡一百八十三楹,拓地四百二十一亩”。可见大慧寺原有规模之宏大。在近500年后的今天,大慧寺屡经磨难,仅存这一座大悲宝殿及殿内的彩塑、壁画,让人遥想着其当年之胜景,为我们研究明代的建筑形式、雕塑绘画手法,提供重要的实例。而这之中,尤以其纯正无异的彩塑艺术水平为高。对大慧寺的28尊彩绘塑像,史籍记述虽匮乏简单,现代文章中对塑像的内容、造型特征、艺术手法等,已多有详细介绍,在此不再赘录。仅从中国雕塑发展史角度,对将其定位为古代雕塑博物馆,略作说明。

中国寺庙泥塑造像兴起,具有悠久的历史。梁思成《中国雕塑史》认为:“汉代雕像祭祀之风盖必盛行,惜尊貌多木雕泥塑,今无复有存者”,可见其历史之久远。之后经历魏晋、唐达到高峰,宋元又有发展而又衰落,明清复兴的发展历史。北京是一处少有泥塑造像寺庙,更少见佳作留存的地区。大慧寺的明代木胎彩绘泥塑的出现并能够保留至今,更显得弥足珍贵。
t01ac6f129a7ba0b43a.jpg
t01d2e1e1f6a5f722e9.jpg
t01fbd1cf75d3e9d6e2.jpg
t012bf4eff65d00c36b.jpg
t01358b214560643b2d.jpg
t016694be3532efd7ee.gif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访问本页请
扫描左边二维码
         本网站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为网友上传,若存在版权问题或是相关责任请联系站长!
站长电话:0898-66661599    站长联系QQ:7123767   
         站长微信:7123767
请扫描右边二维码
www.jtche.com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个个游|个人自助旅游网 ( 琼ICP备12002442号-29 )

GMT+8, 2024-3-28 19:16 , Processed in 0.325461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校园招聘信息

© 2001-2020 个个游|个人自助旅游网校园招聘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