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国际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就快来临,各种不靠谱的厂商也该瑟瑟发抖了。而作为那些自掏腰包去影院里看电影的观众们,在这样一个日子到来时也有话要说——明明不爱看3D电影,为啥影院放的都是3D片?钱没少花,罪更没少遭,究竟亲爱的电影观众们是被谁坑了、又是被咋坑的呢? 【观众被鸡贼片商给坑了】本以为看的是大片,实际上是“伪3D”! 自从《阿凡达》成功后,这些年来,形形色色的电影都开始以3D为噱头:不管你是科幻片还是魔幻片,也不管是你警匪片还是三级片,如果那部电影没挂上3D的招牌,似乎就不好意思出门跟人打招呼了。3D片的盛世已经来临,可是…… 【你被坑了!】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底,中国银幕数约1.8万张,可以放3D电影的超过1.2万张。但被观众广泛认可的“真3D”却算不上多,有些宣称是3D摄影机实拍,但其实是只有字幕有立体效果的“伪3D”!另外,由于3D电影需要戴眼镜、又非常耗光,而有些影院为节省成本,放映设备的灯泡亮度开的不够,导致观众们看得是眼累又心烦。 【谁在坑你?】 既然不是所有人都买3D的账,那片商为什么如此爱3D呢?原来,一般3D电影要比普通2D电影在票价上贵出至少十元,如果一部电影同时有3D和2D版本,给同样多场次,3D电影产出的票房更多,所以,影院会优先给3D电影更多场次。不过,如果真的采用3D摄像机拍摄,成本确实会比普通2D电影高一些,但“机智”的片商找到了一种省钱的妙招:用普通设备拍摄,再后期转制成3D,虽然视觉效果糙点,但费用却并不高——这就是广受观众诟病的“假3D”,也是市面上所谓“3D大片”潮流中的主力军。 另外,推动3D电影热的还有一项看上去有点吊诡的政策:每年从全国电影票房中抽取的5%电影专项资金,其中一部分支出会用于补贴3D和巨幕电影,票房越高,补的越多,最多能拿到1000万。按常理,国家机构从所有电影中收取用来“宏观调控”的钱,应该优先扶弱,比如补贴文艺片,但让人不解的是,本来就凭《画皮2》、《大闹天宫》等大片赚得盆满钵满的片商们,又额外得了不少纯收入。 【怎么才能防坑?】 在3D电影透支太多信誉后,不少人已经对3D大感厌烦,但片商们不管这些,2014年,不少要上映的大片都已确定了3D包装。观众,真的是被绑架了。身处这样的大环境当中,我们唯有提醒各位,入场观赏之前,还需多了解影片的相关信息,看清楚“真3D”与“转制3D”之间的区别,特别是在一些标榜“视觉效果”的国产片面前,更需提高警惕。 亲们,让我们继续支持我们曾经多年陪同我们一起走来的2D电影,等真正的3D来临之际咱们再去影院观赏,我现在想说的是:2D电影我依然爱你!
|